你的孩子要不要学美术
———写给家长的话


在少年儿童可以发挥智慧才能的各种教育活动中,孩子们对美术有着特别浓厚、持久的兴趣和亲切、炽热的

感情.虽然教育心理学家们对儿童偏爱美术的动机持不同的见解,但无论作为儿童的娱乐,还是作为他们认识

和表现现实世界的一种手段,在整个教育体系中,美术具有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和意义,这是不容

置疑的.


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智力可以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,美术对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、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有

着特别明显的培养作用.因此,早期美术教育对促进儿童感受能力、理解能力的表现能力的平衡发展,形象思

维和逻辑思维的平衡发展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.当孩子们运用知识、技能进行独出心裁的美术创作时,又

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.


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创造性人才,而且还需要受过审美教育有个性谐

调发展的人才,因为人们在创造未来世界的实践中,也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,因而儿童早期的艺术审美教

育越来越被社会、家长、学校所重视.


许多少年儿童表现出了甚至使成年人感到羡慕的美术才能,但是如果离开了正确的教育和培养,即使具有天

才的幼苗也很难健康地得到发展.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即使是课堂上的美术学习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

少年儿童的要求,但您的孩子是幸运的。为了加强美术基础教育,需要范围更加广泛的而且是正确的辅导

,我作为您孩子的美术老师有责任、有义务向你们适当地介绍并且说明美术学科对您孩子成长的重要性。

作为家长来说,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爱护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,并使他们树立起信心,如果没

有家长的配合,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。在这一方面,我只能提供以上一些有启发、借鉴的话语供您阅读,

以便为您孩子今后的美术学习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!



您孩子的美术老师:黄老师( 执笔)

 

写给家长的话(2)


当您的孩子将他们“宝贵”的画带回家时,您此时的反应将会对他们今后几年美术学习的态度产生极大的影

响.因此,我敦请您慎重行事.


美术的学习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.或许更有意义的是,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

紧密地联系起来,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.当儿童在绘画中“发现自己”时,虽然这件作品也许毫无美感可

言,但从那刻起,限制他成长的感情困扰就被抛开了,这儿童能在他的创作中认识自己——可能是生平第一遭

——因而能面对他以前所不能面对的自我.很明显地,这种生命的改变比任何完成品还重要.使儿童注意到自

己作品的“驽劣”,只会产生沮丧的效果而已,甚至还会使儿童回到他以前的状况;这样,我们便忽视了教育

艺术中最重要的意义:成长的激励.


记住对您的孩子来说,有些事在他们看来肯定与成人不同.成人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不尽相同,对什么是重要

的看法也不一样,所以当您看画时,不要问它是什么?而要试图让孩子谈谈你的画.重要的常常不在于它是什

么,而在于它是怎样做的,用了什么颜色.一块蓝色的点迹,对您来说可能只是点迹而已,但有一天一个孩子曾

对我说:它是个多么漂亮的蓝色球哇!正是使用颜色的愉快是重要的,它是不是球并不重要.


所以,即使您完全不理解孩子的画,也请表示共鸣和羡慕.如果您嘲笑作品,就可能会破坏颜色的愉快,而它对

您的孩子是如此一种重要的经验.


您孩子的美术老师:黄武荣(执笔)

 

家长应如何辅导孩子画画


       一  每个孩子都可教,每个家长都能教

  前些年曾有过一阵“钢琴热”,有些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音乐天才,自己省吃俭用买架钢琴,请老师

,逼孩子,日夜督促,最后效果却不太好。的确,学音乐、学舞蹈、学体育似乎都需要一些天赋的条件,

倘毫无天赋,最好别白费力气。唯独学画画,我个人的体会大概不需要什么“天赋”,几乎每个孩子在两

三岁前后都有过一个自发的“涂鸦”阶段,所以任何一个孩子,只要视力正常,家长会抓,都能学会画画

,即使成不了专业画家,也能成为美术爱好者。


  具备美术爱好不光是多一项技能,它对于开发右脑潜能,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,对每一

门功课甚至对于从事任何一门行业都是大有裨益的。故而“美育”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并列而四,成为“

现代人”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。


  总之,我认为每个孩子都能学会画画,学会画画对每个孩子都大有好处。


  在美术学习班中自有老师辅导,我这里主要是讲家长在家里应如何辅导。

        二  儿童学画的过程

  1,启蒙期。从小孩刚开始拿笔在纸上乱画,到画出第一张能叫做“画儿”的东西,这段时期虽然还

不能算已经开始学画画,但对于家长来说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,抓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,这点在后

面还要专门谈。


  2、早期。孩子以自由“涂鸦”为主要内容,以临摹、忆写儿童画刊来提高自已,这个时期除了请老

师外,在家里基本依靠家长抓。


  3、中期。在提高的基础上能自由组合,创作出较有意义的画幅,这个时期仍是主要靠家长辅导,也

可以请老师略加指点。


  4、晚期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创作一些比较完整的命题画之类,即进入儿童画创作时期。如果方法得

当,许多儿童在学龄前就可以进入这个时期。


  当然,各人情况不同,这里只是说大致如此。

        三  儿童学画的特点

  儿童学画有三个特点:


  1,趣味性,儿童学画多出于兴趣,出于好玩,生自爱美的天性,把画画当成一种游戏。当他能用生

动的艺术形象描绘出心中的世界时,是非常高兴的。所以家长决不要用“任务”“作业”来强迫孩子学画

,把有趣变成没趣,而应该引发和保持儿童的兴趣。


  2、摹仿性,儿童初学画画,多是从儿童画册或电视动画片中摹仿而来,不是象成人那样从生活中写

生而来。


  3、创造性,摹仿只是一种手段,创作才是儿童画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,这与儿童学音乐迥然不同

。儿童最富于幻想,只有创作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才。

      四  不要象教小提琴那样教画

  有些家长不了解儿童学画的特点,以为也要象学小提琴或学钢琴那样,从第一步就必须按严格正规的

教程,完全依靠老师一课一课地学基本功。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同,学提琴一开始如不严格、不正规,指法

弓法练错了以后再纠正是很困难的,这种正规的练习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很艰苦、很枯燥的,所以有时也许

需要强迫训练。而画画则从第一步开始就是无拘无束的创作,而非刻板的“练习曲”,这种任想象力自由

驰骋的创作,对孩子来说是符合天性的趣事。此时属于“儿童画”阶段,真正的基本功训练如静物或石膏

的素描等一般要在成为少年以后进行,如果从小就开始正规训练,反而毁了儿童学画的天性。


  什么叫“儿童画”?为什么儿童画能独立存在于其它画种之外?就是因为它出自未经雕琢的纯真,出

自不受拘束的天然,具有儿童画那种特有的稚拙可爱,正象书法中的“童体”一样,那味道是大人模仿不

来的。所以儿童学画的特点规定了学画的方法与学钢琴不同,不能强迫而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,不是任

务,而是游戏,不是教导,而是引导,是激发,是利用天性来培养兴趣,形成爱好。


  有些家长会问,我们根本不会画画,怎么能辅导呢?其实略有文化素养的成年人,都有一定的鉴赏力

,也都可以辅导,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体会。

         五  从小抓起

  据我个人的体会,孩子最好从两岁多就开始抓,这时孩子活泼好动,懵懂初开,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

新奇的世界。给他一支笔,一张纸,他就会在上面兴奋地乱画,不要怕浪费纸,也不要怕麻烦,任其自然

乱抹。几个月后,他对抓笔比较熟悉了,就可以略加指导. 家长教他画一个园, 添上简单的眼睛、嘴巴就

成娃娃头。我的大孩没加指导,在刚满三岁时,自己画出了第一张“作品”,高兴得直叫。我的小女孩加

了点指导,两岁半就画出了第一张画。

  为什么要强调从两、三岁抓起?我认为绝大多数孩子在这个时期都有涂涂画画的天然要求,这是个难

得的美术开发期,只要抓住了,任何孩子都能激发起对美术的爱好。原始人可以说是人类的童年,在未有

文字之前,已产生了古朴的绘画艺术,这正是人类天然的绘画需求所使然。我的一位亲戚家中无一人爱好

美术,也许受了我的一点影响,稍微抓了一下,对孩子略加了点鼓励,孩子们就都爱上了美术。

  为什么大一些再开始抓不如这个时候好?这与创作力和鉴赏力的平衡有关。

 

     六  创作力与鉴赏力应同步协调发展

 

  我们常听人说“眼高手低”这句话,这“眼”就是鉴赏力,“手”就是创作力,美术鉴赏力是可以随

阅历的丰富,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,但如果不动手,创作力是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,时间

一长,两者之间就会不平衡,自己画的画自己看不上,一时又无法提高,就要影响兴趣。也就是所谓“眼

高手低”了。

  孩子在两岁多时,鉴赏力几乎是零,这时只要能画出画来,即使极不象样,他也会觉得很美,从而产

生浓厚的兴趣,乐此不倦,并保持鉴赏力与创作力的同步协调发展。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再开始教画,孩子

就可能因看不上自己的处女作而失去兴趣。

  当然不是说孩子大了就不能学画,不过家长要多费些心,手把手教些基本画法,也可请老师帮忙,使

他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提高,达到创作力与鉴赏力的平衡。

  当儿童上学之后,兴趣就容易保持了,因为这时学校里有正规的美术课,而孩子由于学龄前的爱好,

水平也高于同班同学,这就促使他更加爱好美术,另外,班级或学校组织美术小组,办墙报之类活动自然

也少不了这些孩子,这就是更进一步的锻练。

  由此可见,关键是抓好学龄前这一阶段,尤其是两三岁这段时间,有了基础,以后就省劲多了。

 

     七  如何激发和保持孩子画画的兴趣

 

  从前面所述可知,孩子画画的主要动力在于兴趣,家长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保持他的兴趣。兴趣则来

自日有所进。具体做法如下:

  1、孩子画出新画,家长应该为之高兴,给予鼓励,遇有得意之作,尤其是有新意的创作要表扬,可

以贴在墙上,介绍给客人,当然,也要指出不足,帮助修改,以防自满自得。

  2、当孩子要纸画画时,不要随便撕一张了事,最好裁些白纸订成本子,孩子对于本子和对于纸片的

态度截然不同,在本子上画画要认真得多,这样提高很快。但要注意,本子不要太厚,以便经常更换本子

,每换一次都能重新唤起孩子的新鲜感。另外,本子利于保存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他的学习历程,

从进步中产生新的兴趣。

  3、要多买些儿童画刊之类,特别是以卡通人物(如唐老鸭等)为题材的画刊,儿童的早期老师实际

上就是这些画刊而不是家长;应按早、中、晚期给这些孩子逐步添置画具,从铅笔、蜡笔到水彩笔直至水

彩颜料、图画纸等。

  4、如果有条件,有时间,家长最好能和孩子一起画几幅,家长能画得很好,自然是个示范,家长画

得不好,也可以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,看,我和爸爸妈妈都画得差不多了,更重要的在于家长的参与使孩

子更高兴,就象一起做游戏那样,更加充满家庭的温馨和竞争的刺激。当然,如果家长实在有困难也不必

勉强。

  5、到孩子能创作时,这时也可请老师指导,当然能参加美术学习班就更好了。当孩子开始正式创作

时,换上正规的画纸画具,他会变得非常认真,甚至进入“竞技状态”,有的孩子在有一次创作时,整整

半个月“日夜奋战”,连饭都来不及吃。这倒并非因为“一定要入选”的欲望在鞭策他,实际上,由于他

第一次画出了自己都想不到的画,被作品中的美强烈地吸引住了,决心要“尽善尽美”,笔笔不苟,连我

都想不到他能忽然画得这么好。这时绘画水平会来一次飞跃,兴趣当然就会更加浓厚。

  6、儿童搞创作不要由大人越俎代庖,否则欲速则不达,他在大人的包办下,也许能“画”出很好的

作品,待作品入选后,自已却再也画不出原来那样水平的作品,他就会觉得“退步”而心灰意懒,失去兴

趣的。所以家长会不会画无关紧要,关键是会不会教,会不会引导。

  7、经常带孩子去看画展(尤其是儿童画展)及其它各种展览,以激发他的兴趣,这不仅能学到很多

东西,重要的是大人的陪同本身就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支持。

  8、如果家长有一定的艺术鉴赏水平,可以对孩子的作品经常给予讲评,主要是指出哪幅画在哪一点

上有创新,有趣味,有进步,多鼓励,少批评,一定注意不要把儿童画中的天真可爱当做缺点来批评。

 

       八  在引导的基础上适当辅导

 

  我说家长的任务是引导而不是教导,是否可以认为家长就不需要给孩子辅导,完全“无为而治”呢?

也不,当孩子碰到门坎时,还需要提一把才能迈过去。

  比如孩子画娃娃脸时,往往把眼睛画在头的顶端,把五官分散于脸庞的全部,这是因为五官是最生动

的活动目标,远比虽然大但不活动的脑门更吸引孩子的视线。这时家长应该参照儿童画册,教他把眼睛画

在整个头部的水平中线以下,把五官集中起来,脑门上就可以画头发了。

  又比如画园圈是画娃娃头、画太阳等的基础,小孩一开始很难画得圆,家长可替他画一个,让他自己

添别的东西,等他有了兴趣以后再慢慢教他画得园。

  孩子们普遍遇到的一个门坎是画侧面的人脸,这比画正面脸难多了,家长一定要注意帮他迈过去,即

使家长也画不出来,起码能看出来象不象,可以找画册参考,帮助他掌握。

  还有,一开始要让孩子画他最感兴趣的东西,活的东西,比如娃娃、小鸟、小白兔、唐老鸭、机器猫

等,不要画静物,比如杯子、水果之类他不感兴趣的东西,等有了基础以后再画。

  有时孩子临摹稍复杂的形象很困难,家长可以先进行简化,画出样子,使孩子容易临摹。这就要求家

长平时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爱好,没基础不要紧,有兴趣就行,如果家长对美术毫无兴趣,自

己一点不学习,不长进,那也很难培养好自己的孩子。

  教材不必买正规的美术技法书籍,如素描、静物写生、人体写生等,只须买些儿童美术教材就可以了

,要充分认识到这时的孩子还没有正式开始学画,只是在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,在培养兴趣,培养观察力

和创造力,他要自由发挥创作的想象力,不应受教材的拘束。

  在辅导时要注意的是,一定要正确区分技艺上的不足和儿童画中最可宝贵的天真稚拙,别把儿童画辅

导成正经八板的“老头画”了。儿童画人往往是头大身子小,这不必纠正,只要有神韵就行。在构图构思

上也是一样,比如有的孩子有一次画了一台全自动的机器,又是电闸,又是传送带,应有尽有,但机器的

作用却是把好砖统统碾成碎砖!又比如小女孩有一次画了一群鸟在天上飞,每只鸟都是边飞边下蛋,一串

接一串,象飞机扔炸弹似的。这种常识之外的不合理正是儿童画的真正趣味所在,是大人做梦也想不出来

的,如果把这点给“辅导”掉了,那这张画就毁了,如果这时给孩子指出他的“常识性错误”,那就压抑

了他的浪漫的想象力,再也画不出这么可爱的“错误”了,少了这些趣味还能叫儿童画吗?甭管机器是干

什么用的,能想象出这么复杂的机器就应该先鼓励,后来我一了解,原来“生产”碎砖的目的是为了用碎

砖块当画笔在地上画画的,你瞧,孩子自有他心中的另一个世界。

  家长要想看出哪些是儿童画中的“童趣”,除了提高艺术水准之外,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充满理解

,充满幽默的“童心”,要当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师长,在以孔学为核心的古老的中华文化中缺乏的恰恰是

这一点。

 

       九  少临摹、 多创作、多写生

 

  在早期可以让孩子通过临摹掌握一些基本东西,但千万不要陷在临摹中出不来。女孩子更喜欢临摹,

较少创造性,所以更要注意引导。在孩子能初步临摹时,要引导他把临摹学会的图形自由组合,充分发挥

想象力,要鼓励他丰富画面的内容,提醒他增添小鸟、花草、小狗之类。

  等到孩子进入创作阶段时,就要开始鼓励他画写生,一开始可能有些困难,可以画些简单的静物,再

往后就可以引导他画人物写生。一开始可以先让他给父母画,如果给别人画,孩子会难为情的,怕画不好

人家笑话。孩子第一次给父母画象可能极难看,但“难看”中往往包含着孩子的纯真和独到的准确观察,

甚至可能有传神的写照。及我贪婪的吃相,的确画绝了,我着实称赞了一番,以后他就经常主动为我画像

了。

 

         十  还要注意什么

 

  1. 不要过度,以免乏味,只有丰富的生活,广泛的爱好才能使画画总保持新鲜感。当孩子不愿画时

,家长也不必着急,不要强迫,不用规定一天必须画几张,兴趣的增长时快时慢,有时还可能因长时期过

度兴奋而凉一阵子,家长这时应给孩子一个冷却期,歇口气儿,只要家长一直是采用引导的方法,不是加

压,而是吸引,那么等过了这一阵子,他自然会恢复兴趣的。这样他就会感到画画是快乐的、自由的、轻

松的,是一种游戏,哪个孩子能不喜欢游戏呢?就是天天玩同一种游戏孩子也要歇一歇,何况画画呢?

  如果孩子的兴趣一时恢复不过来,家长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方法是否太生硬,太急躁,带有强迫性

,一方面改进方法,一方面使用一些外部刺激、诱导的招数,比如看看画展,看看别的小朋友画画,或者

家长自己也认真地画几幅,等等。

  2. 教育孩子不要在墙上、书上、作业本上乱画,事实上只要供应充足的画本,满足他的欲望,他就

不乱画了。

  3. 鼓励或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、晚会、旅游,看演出等,以丰富他的生活和素材。

  4,孩子上学以后,要教育他画画应有节制,在完成作业之后再画,而且要特别提醒他认真地,高质

量地完成美术作业。

  以上只是零散地谈了一些个人体会,不一定适合所有家长的情况,也不是死板的教材,只要对家长们

多少有点启发,有点参考作用就算没白谈。